首页   |   重要讲话   |   政策文件   |   工作动态   |   学习园地    |    群众意见栏

人民论坛:“为官不易”背后的真问题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对一些干部来说,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了,单位福利不滥发了,不敢开着公车走亲访友了,有人宴请也不敢贸然答应了,窝在家里过了个“裸年”。

  岂止是春节。去年以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字头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给干部戴上了一道道“紧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

  于是,一些人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

  显然,“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

  对干部来说,“官不聊生”多少有些矫情。本来,当官就需要清正廉明。“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中央出台的“清规戒律”就是为官从政的行为规范,身为干部理应严格遵守。中央的一系列治吏之举,剑指的问题都是本不该发生的,都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与政治清明背道而驰。治国首在治吏,整治与规范,意在将“乱走”的权力赶入“笼中”。况且,禁令扶正祛邪,对干部也是一种爱护。

  对百姓而言,“官不好当”无疑是件好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对干部要求严一些,让权力运行中规中矩,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群众乐见“为官不易”,是希望干部回归“公仆”应有之义,不要把公权力当作私权益。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儿,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儿。无论是从政治伦理,还是从民意期待,“官不聊生”都是个伪命题。更要看到,当今的社会,正在加快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型。“做人民公仆”不是一句空话,公务人员须厘清身份,清除特权意识。既为官,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为官者,既要洁身自好,又要勇于担当;既要敢作敢为,又要严于自律。

  《荀子·大略》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越是抓得紧、管得严,就越行得正、走得端,越干得实、做得好,方见宗旨意识,方显为民情怀。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堪“重负”,思想和行动上都转不过弯来,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给好人腾个地儿,把位子让给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者。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时刻需要面对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