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新政策、落实新举措,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真正落实“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
1、紧扣民生问题,系统制定惠民政策。无锡市委紧密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富民优先,谋划在先,制定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形实践载体。围绕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定》,全面实施公共事业均等共享、社会保障全面接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十大工程,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和完善劳动分配、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等十大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突出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意见,并经市委全委会表决通过,下发了《关于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力实施十大惠农工程的决定》,全力实施包括富民工程、保障工程、安居工程、放心工程、安民工程在内的农村改革发展十大惠农工程。突出应对金融危机,牢固确立保增长就是保民生、保稳定的观念,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从12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扩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民生持续改善;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扩大内需鼓励投资的措施意见》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快扩大内需步伐,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了《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服务企业稳定就业八项措施》,通过稳定职工就业、减轻企业负担、培育企业发展后劲等途径,积极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2、把握实践特色,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全市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突出实践特色的要求,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创新活动主题,创设活动载体,多形式、全方位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在深入调研中落实惠民举措。市委及各地区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惠民政策、民生工程的意见建议,并会同相关部门对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着力落实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社保、交通等问题。市委农办积极开展以“问计、问需、问政于基层”为内容的“三问”活动,积极落实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等方面政策措施。二是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推进民生工程。市委组织开展“科学发展志愿行动”,发动全市党员干部成为注册志愿者,大力开展扶贫帮困、环境治理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科学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市交通局开展“构筑大交通,实现新跨越”主题活动,加快两港、两网、两枢纽建设,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坚定信心、善待职工、稳员增效”为主题,组织18家重点企业发出“坚定信心迎挑战,履行责任求发展”倡议书,并启动为期两个月的“劳动保障就在您身边——走进企业、走入社区、走近公众”集中宣传服务活动。三是在重点工程中加快建设步伐。全市各级党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改善民生十大工程和十大惠农工程,借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契机,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将“幸福指数”落到实处。继一个月前230亿重大产业、道桥工程集中开工后,12月20日四大民生工程同时开工,27亿财力投向“医食行”;12月28日,全市再次启动建设44个项目,总投资207.3亿元,其中12个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投资占比48%。市房管部门年内落实廉租住房房源400套,基本解决城市低保无房家庭的住房困难;2009—2010年,再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600套,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实现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基本解决市区最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无锡新区围绕建设富民工程,采取“加快区域优化发展步伐、加快落实各类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物业富民工程”三大举措,提升富民保障水平,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
3、围绕制度保障,构建改善民生长效机制。市委把建立健全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作为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和机制来保障“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各级各地区也建立了相应领导机构,统筹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二是健全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自治机制,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健全人口综合信息和民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创新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多元互动、多路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有利于加快社会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对社会建设领域的投入。四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今后三年内,确保政府财政用于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的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社会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高于上年。五是强化监管执法机制。制定了《无锡市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从人口发展、生活质量、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社会和谐五个方面加大对民生工程的考核力度。同时加强对工商、劳动就业、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为社会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