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华南农业大学王绍增教授反映绿道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信函上批示:“请庆方同志阅处,意见有道理,请注意改进并答复王教授。”为切实贯彻汪洋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对王教授的意见进行了归纳:一是注意生态化,不要一刀切;二是注意节约,因地制宜;三是标识系统,省要统筹。现将意见摘编如下,请珠三角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吸纳,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改进工作。
——注意生态化,不要一刀切。绿道产生的关键是将林荫道、公园路、景观路与景观生态学提出的生态廊道理论相结合。
——注意节约,因地制宜。绿道不能等同于自行车道,一些设计单位将绿道建设看成了自行车道建设,设计了大量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与机动车道没有绿色屏障隔离的所谓“绿道”,这是严重的认识偏差。绿道特别是省立绿道,一定要将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其规划设计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在全区域建造动物可以通行或穿越的生物通道系统,特别是如何打通那些断头通道。这方面,设计单位应聘请生态学和风景园林专家参与工作。当其他功能(如自行车道)不能与生态绿道采取共同走向的情况下,可以在局部地段各走各线。在绿道中建设自行车道,本身是好事,但要注意节俭,也要注意安全。建议省里补充下发有关的《设计指引》。一些自行车道大量采用彩色沥青、木栈道等,每公里造价高达一、两百万,有些浪费。
——标识系统,省要统筹。建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制定绿道标识、路面标记、交通信号等的标准,最好在服务设施上也推出几套标准设计,基层设计单位只要选型就可以了。
摘自:粤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