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历来是建筑之乡。但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建筑业的迅速崛起,我们如果不调整战略,从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发展,将难以保住建筑之乡的美称。实施建筑强市战略,需要资源整合等必要条件,但重要的是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今年初视察粤东地区时也强调“希望汕头和粤东地区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变为优势资源”。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力发展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已十分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我市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现状
据统计,我市现有施工企业207家(其中建筑劳务公司5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队伍遍布全国各地。2006和2007年创施工产值分别超120亿元和140亿元,每年上缴我市地税3亿多元。然而,建设行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并不理想。全市建筑系列高级职称仅有1200多人、中级职称5300多人、初级职称12750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建筑从业人员的16%,人才队伍现状与打造建筑强市的要求显然还有很大差距。
市建设局(建委)一直以来注重行业人才队伍建设。1996年省高教厅批准成立了“汕头市建设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校现已成为一所集建设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建设行业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学校立足于培养实用性、技能型初级人才,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其中,职业中专学历毕业生389名;行业岗位培训35410人,建筑和燃气专业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加人数4889人,经考核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份4576份(含燃气专业176份)。其中技师14人,高级工186人、中级工2944人、初级工509人。与此同时,学校与重庆大学合作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6名;与广州大学、中央电视大学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汇集的西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招收远程教育在读本科生88人、大专生126人,在多层次培养建设行业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虽逐年有所发展,但由于受到硬件和软件、主观和客观因素方面的制约,办学规模未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如下四个问题。
一是主观上做大做强学校的意识不强。教职员工队伍满足于现状,只求小打小闹,不图大有作为,居安思危和加快发展的意识比较薄弱。建功立业、教书育人、以校为荣、协作进取的团队精神尚待培育。
二是办学条件受限制。一方面编制不足、师资力量较薄弱。学校现正式定编20人,师资不足部分,只能通过聘请离退休或在职专业人员兼职授课来解决。另一方面办学场地受挤占。2001年,市政府将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场地调配给市城管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办公,学校现仅有校舍2700平方米,除8间课室外,实习、体煅、生活后勤应有的学生宿舍、图书阅览、实验室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学校缺乏发展空间,制约了长远发展。再一方面是培训权集中在省里,地方的培训范围受限制。在教育培训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既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又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此外,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学校收入仅够维持低水平运作,受硬件设施和资金制约,办学规模一直偏小。
三是多数企业对参加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存在短期行为意识,往往是不急需时不主动参加培训。
四是缺乏政策引导。例如以财政资金投入的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没有把集中了多数农民工的建筑行业列入其中。
二、对策及措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强做大我市建筑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思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
(一) 创新观念。树立小学校办大教育的理念,力争把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做强做大,使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担负起我市建设事业人才培养重任。学校虽属于中等学历层次办学机构,但是,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把学校发展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形成互动机制,使学校依托企业越办越大,越办越强,实现与建筑业的共同发展。
(二) 创新方法。 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建设职业技术培训要改变以往等任务办培训的方式,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采取更加灵活的办学方法实施培训工作。一是针对建设行业分布面广、人员流动性大、操作层以农民工为主的特点,在各项培训活动中,遵循“方便企业、服务一线、送教上门、提速培训”的工作方针,贴近行业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增加学校对企业的吸引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的好地方;二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建筑和燃气行业逐步实行持证上岗,把符合国家要求、社会和企业广泛认可的职业技能资格和技术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考核工作做好做活,把“实操考核注重能力、理论测试从简从易”贯穿于技能鉴定全过程,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使更多的一线人员岗位成才。三是改革培训收费办法,建议参照已经实行的“建设工程劳动保养费”办法,对所有报建的建设工程项目收取“教育培训费”,纳入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财政专户,按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用,专门用于建设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受委托的继续教育项目除外),一旦获准,今后可不再向企业和参培人员收取岗位培训费。
(三) 创新思路,主动出击,争取各方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要加强与省建设厅的联系,争取省建设厅的培训、鉴定项目落户我市,为企业人才培养节省培训成本,扩大学校业务范围。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培训项目。近年来,国家、省、市推出了“阳光工程”,拨出专款培训农民工,解决“洗脚上田”的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后的就业问题。作为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建筑行业,要争取“阳光工程”安排培训计划时把学校列为农民工培训机构,这样不但减轻了施工企业和农民工的经济负担,还可以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技能人才。学校要加强与机关业务科室的联系,机关人员要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争取培训任务,提供各类信息,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四) 积极争取、努力探索,千方百计扩大办学场地。扩大办学规模首先必须解决办学场地的难题,拟从三方面加以选择。一是请示市政府调整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办公地点,腾出建设大楼付楼交还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作办学场地;二是按照市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汕头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批复的通知》(汕府函[2005]105号)文件精神,积极向市政府申报划拨建设职校易地重建所需用地60~100亩;三是按照2005年1月时任市长的黄志光同志对市建设局《关于汕头市建设成人中专学校易地重建的请示》(汕府办文[2005]1-015号)所作的“最好能认真论证是整合资源还是扩校易地重建,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考虑,真正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的批示精神,呈请市政府可否将鮀滨职校易地重建后腾出的两所旧校区中的一处调配给建设职校使用。以上三种方案,任何一种都可以解决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争取市政府的重视,以求尽快得到解决。
(五)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内部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解决扩大办学规模所急需的师资力量,积极争取市编委增拨学校人员编制;注重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分批次输送教师参加专业师资培训,打造一支与行业办学相适应、多学科相配套的教师队伍;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把学校办成独具建设职业特色的名校。
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建设职校作为建设行业培养初级人才和行业培训的可贵资源,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开创建设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和建设队伍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