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力度,积极实施“向外开拓”战略,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各类建筑企业已达207家,其中一级企业23家;二级企业56家;三级企业125家;不分等级企业3家。2007年全市共办理外出施工注册手续320项,外出人数达51000多人,施工队伍遍布在全国5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外出施工呈现出较好态势。据统计,2007年我市完成建安产值1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增加值36亿元,创税6.6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12.2%。其中完成外出施工产值98.5亿元,外出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67.4%。外出施工企业从外地转移到汕头本地的所得税达1.2亿元,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我市建筑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等方面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更好地服务和扶持我市建筑企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本文针对我市建筑业实际,就如何切实加快外向型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一、积极引导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要引导我市建筑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继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我市建筑业企业的活力。根据我市企业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各区县建设局和市直企业的指导与协调,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程,逐步理清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组合,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及企业自身发展、有创新特色的发展战略,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扶持一批实力雄厚企业集团,实现资本集中化、技术密集化、经营规模化、业务多元化,成为我市建筑业的龙头企业,以此带动我市建筑业的产业升级。要充分发挥市建筑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召开讲座、论坛和组织外出调研学习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与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交流,使行业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负责人更多地了解建筑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新信息,加强理性思考,从全局、战略的高度研究谋划建筑业的改革、发展和创新,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建筑业发展
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队伍结构,大力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扶持建筑业企业向高资质、多资质方向发展,发展壮大我市规模企业,提高我市企业整体素质。一是要按省建设厅的总体部署,积极做好施工企业的资质申报工作;二是要引导企业培育并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三是要积极扶持建筑业企业向高资质、多资质方向发展,加速形成全市综合总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鼓励和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向专业施工、特色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向发展,实现我市建筑业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四是要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引导,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我市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和发展建筑劳务分包的工作目标及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培育我市的劳务分包市场,引导中小型企业向专业或劳务分包的方向发展,使我市劳务分包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通过调整优化队伍结构,引导大企业向大型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总承包公司过渡,完善企业本部、地区总部和区域公司组织构架,充分发挥大企业带头拉动作用,使我市建筑队伍从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高,形成层次有序,组织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五是要鼓励规模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加强与国际、国内优势企业合作,开展连销经营等方式,催生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处于行业支配地位,拥有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监理企业相互参股合作结成联合体,战略伙伴,并在条件成熟时成为具有施工、房地产、勘察设计、采购一体化大型建筑企业集团,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不断增强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提高我市建筑业竞争能力。
三、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要着力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建筑业升级。一是加快建筑业信息化进程。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我市建筑行业的水平。二是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引导我市2至4家大型企业,根据新的资质管理规定、标准和拓展国内外建筑市场的要求,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尽快建立起本企业的研发中心,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建筑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建筑业科技投入,推动建筑业科技进步。把推进科学管理、加快科技进步放在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地位,增加建筑业的技术含量,提高整体水平,使建筑业的发展真正步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四是加强工法和专利的申报研发。特别是大型企业要通过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他们强大的人才优势和科研能力,加强工法、专利的研发和申报。五是创建科技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更多地推广运用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更多地体现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六是提高大型机械设备的装备水平。为我市建筑企业进入国内高端建筑市场、专业施工市场和境外建筑市场在硬件配置上奠定基础。七是加大人才体系和职工队伍建设。根据建立现代企业要求,引导企业建立人才发展战略,创造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为建筑业壮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规划,以适应建筑行业提升整体素质的要求,同时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准入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建筑从业人员立足岗位、钻研技术的热情,推动建筑业人才队伍上档次、上水平。
四、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向外开拓发展
我市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具有外出施工的传统优势和良好的行业基础。但也存在汕头建筑企业数量多、僧多粥少、施工项目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坚持积极向外开拓的方针,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实施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发展战略前提下,做到老市场能巩固和壮大,新市场能突破和发展。一是积极支持引导企业外出承建工程,把它列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二是积极组织各区县建设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外出学习调查考察,了解掌握外地市场的发展情况,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强与各兄弟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络,协调关系,疏通渠道,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外出企业向外开拓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对需办理外出施工手续企业,坚持做到随到随办,简化办事程序,全方位为外出施工企业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四是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依托汕头外出企业多的优势,充分发挥大企业、骨干企业的带头拉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积极参与外省外市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宽经营渠道。
五、充分发挥广州、深圳管理处的职能作用,为外出施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广州、深圳管理处要针对我市施工企业在广州、深圳施工备案数量多、承接工程项目量大、税务转移数额大的实际,及时掌握广州、深圳二市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加强与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络,发挥管理处的桥梁纽带作用,营造广、深两地和珠三角地区建设行业业务洽谈对接服务平台,建立起“广泛合作、互相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期业务伙伴关系,为施工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对于外出施工企业每年的施工备案年检工作,两个管理处要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服务,集中为企业审查资料,报送资料,协调与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关系,确保驻外企业通过年审关,同时要深入了解外出施工企业在经营税务转移等方面碰到的困难,及时掌握各驻外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帮助外出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驻外企业不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
六、狠抓外地所得税的转移工作,鼓励外出企业实施所得税的转移
据统计,去年我市我外出施工企业从外地转移的所得税额达1.2亿元。建筑业外税转移为我市经济建设作了重大贡献,为加大外地所得税转移,确保所得税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大如下三项工作力度。一是局主要领导每年要安排时间带领各区建设局主要领导和有关业务科室负责同志,深入主要转移税源所在地,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做好各驻外施工企业的思想工作,了解掌握企业在税务转移工作中所碰到困难,积极加强与外地税务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为企业进行税务转移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外出企业的所得税转移顺利进行;二是要加大对外税转移企业的奖励力度。要加大对外税转移多的企业在评优、评先工作方面进行政策支持,鼓励驻外企业进行税务转移,在每年的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设立“外出施工创税先进企业”专项奖项,同时在市财政回拨的专项资金中,拿出较大比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外税转移施工企业,通过对外税转移施工企业在精神上和物质进行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施工企业外税转移的积极性;三是要积极与市财政、税务等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或具体扶持措施,以此激励外税转移施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