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孙光辉关于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今天应德声局长的邀请,来建设系统跟大家一起学习解放思想的问题。说实话,解放思想是个很大的题目,所以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汪洋书记在去年12月25日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以《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题作了总结讲话,号召全省各级党政和广大干部群众要通过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广东新一轮的大发展。今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汪洋书记是怎么对思想解放提出要求的。
汪洋书记在讲话第三部分“争当思想解放的排头兵,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思想解放同样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1978年,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把我们从长期闭关自守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将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首先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要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到底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汪洋书记讲了三个问题。第一,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广东从1985年到现在,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但是,广东在很多方面,与兄弟省份比较,还存在明显不足。过去十年,广东省与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的发展水平相比,广东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这几个省、市的后面;广东每个新增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也排在后面;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浙江、低于江苏、低于山东。广东在总人口增长上高于上述省市,但在人均GDP的增长又落后于这些地方,汪洋书记认为按照这样的趋势,必将拉大广东与上述省市在人均发展水平的差距。汪洋书记还对省域范围协调发展作了比较,认为广东省在省域范围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落后于上述省市,广东省珠江三角发展快,但其他地区比较慢。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凡此等等,是以告诉我们,推进科学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否则不但不能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甚至连原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
第二,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他认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必须统筹国际国内的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所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为什么要树立世界眼光?首先,广东的开放程度非常高,迫切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经过三十年的开放,广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全省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左右,2006年全省外贸依存度高达160.4%,其中,出口依存度高达91.9%,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对广东的影响,甚至大于国内政策的影响。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美元汇率下跌、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对我省资产价格波动、出口效益下降、资源能源紧张、乃至物价上涨,都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不树立世界眼光,就不能预见来自国际的风险,就不能应对经济生活的变化。其次,国际竞争形势的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我们加入WTO的时间不长,我们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各种新标准、新规则、新手段层出不穷,在这方面我们还只是个学生,只有树立世界眼光,甘当学生,当好学生,才能变成先生,才能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抢占更加广阔的市场。在WTO的框架之下,谁是最有主动权的呢?是制定规则的人。中国刚刚加入WTO,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政府参与规则的制订还非常少,最终要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能够在各个领域里面去参与国际标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在这方面广东应该有所作为。再次,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广东在国内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世界,我们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我们的战略取向应当是建立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当今国际产业与科技发展大势,瞄准国际上现代产业的最高水平进行结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抢占现代产业发展的先机。
第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处在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发展社会经济首先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因此,突出物、强调物是必要的。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GDP的增长似乎渐渐地从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变成了目的,“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质,人们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常常忘记了为什么要做大做强。有些人一说到发展,首先想到的就是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忽视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公平。执行这种片面发展的结果,很可能是经济总量搞上去了,群众对你的支持下来了。在以人为本问题上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在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时,不仅要看结构怎样调整、产业如何升级,公共服务如何改善,还要研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弄清他们的数量、素质、结构等一系列问题。
汪洋书记讲解放思想,主要就是讲这三个问题。第一,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第二,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第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市委也专门召开了全会,对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志光书记提出了汕头解放思想要“五破五立”,相信同志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这里就不再重复。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建设系统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工作做得不错,提出了“正确处理三方面关系,解放思想加快城市建设”的思路,即大项目、小项目平衡发展,新城区、老城区统筹发展,和谐城市、人居城市协调发展。我看这些都非常好,希望大家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提出的思路认真抓落实。
很显然,汪洋书记关于思想解放的论述,是广东省委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寻求广东新发展的决策。广东的发展,需要全省统一思想,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方略,明确新方向,采取新措施,取得新突破。汕头当然要贯彻省委关于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但汕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方面还要更多地从汕头的实际出发,因为汕头现在的发展态势、发展阶段跟全省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全省是在国内领先的基础上寻找不足、寻找差距。广东现在还是全国第一,它是在高速发展、快速发展这个基础上找差距,树立忧患意识、世界眼光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及早部署、及早采取措施去保持领先的地位。但汕头现在的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全省发展的整体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发展状态。
所以我认为,在汕头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加快发展,首先要勇于承认落后,这是我今天想谈的第一个观点。
现在汕头的落后,我觉得是处于一个全面落后的态势,差距是明显的。
第一,经济发展落后。在经济特区城市中,跟厦门相比,1990年汕头的GDP是72.4亿元,厦门是57亿元,我们比它多十几亿;到2007年,汕头是850亿,厦门是1375亿,他们比我们多五百多亿。一般预算收入1990年汕头是8.4亿,厦门是10.3亿,当时收入比我们高一点;到了2007年,汕头的财政收入是42.5亿元,厦门是186.6亿,我们现在还不及人家一个零头大。跟我们周边城市对比,1992年,潮州、揭阳再加上汕尾,这三个市的本级财政收入是5.7个亿,汕头是9.3个亿,当时三个市的收入总和相当于汕头的61%;到2007年,它们三市总和是43个亿,汕头市42.5个亿,三个市的总和相当于汕头的101%。近几年的GDP增长率看,2005年,汕头11.3%,潮州12.2%,揭阳11.3%,汕尾16.2%;2006年,汕头11.6%,潮州13%,揭阳14.9%,汕尾15.8%;到了2007年,汕头13%,潮州14.2%,揭阳18%,汕尾17.1%。2007年,我们的一般预算收入是增长了21.7%,这也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周边城市增长更快,潮州增长了26.8%,揭阳增长了25.9%,汕尾31.2%。从现在态势来看,汕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跟全国、全省也有一个对比。1998年,全国GDP增长7.8%,广东10.8%,汕头13.6%,汕头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长;到了2007年,全国增长11.4%,汕头增长了13%,广东则增长14.5%。从2001年开始,汕头的发展速度就整体落后于全省的速度,到现在还落后于全省的平均速度。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汕头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不仅落后于兄弟特区,落后于沿海开放城市,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还落后于周边原来从我们分出去的“穷兄弟”,比全国的平均速度也只是高那么一点点。
第二,社会发展落后。我讲的社会发展主要是指教育、医疗、劳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从教育来说,我记得二十年前,我们经常很自豪地说:“潮汕地区最漂亮的建筑物就是学校”。在当时确实是如此,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华侨回家乡捐资兴学,盖起了一幢幢崭新漂亮的校舍,令潮汕人引以为豪。这是我们潮汕人崇文重教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潮汕人热爱家乡、桑梓情深的历史见证。但是很遗憾,直到今天,汕头的教育发展在全省还是排在落后地区的行列,潮南、潮阳在全省属于最落后地区,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在全省最落后。当然,这个跟我们人口膨胀过快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卫生事业,应该说汕头中心城区还算不错,但在基层,绝大部分的镇一级的卫生院都已经瘫痪。去年市纪委接到举报信,组织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市区抓了两摊非法行医,都是外地人来承包我们的社会医疗机构,里面的医护人员90%以上没有取得从业资格。后来我们在全市进行了普查,最近还组织督办,发现非法行医的现象几乎遍地皆是,在市区就有很多,农村地区则基本被非法行医者占领。要靠这些人给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那是不可能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小病说成大病,大病他更治不好,反正就是让你花很多钱,但不会把你治死。所以,我们整个面上的这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不行的。
在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现在实行的是市统筹体制,就是以市为单位去征收和发放社保金,不足部分由财政兜底,也就是财政补足。但这些年市本级财政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政府能够拿出来投入社会保障这一块的自然就比较少。因此,汕头职工投保后领取的退休金在全省属于比较少的市的行列,而且我们保的范围还不能有大的突破。现在省内有很多城市都采取政府投入来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这在我们还做不到。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境内的河流,除了韩江之外,其它河流污染严重,许多乡镇的小河小溪很难找到清澈的,臭气冲天的倒多的是。境内主要河流练江污染问题很严重,去年我去创模督查到了潮南,在练江边上站了二十分钟,味道非常难闻。贵屿镇我去过一次,到那地方你就感觉空气中那种气味让人受不了,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一些主要产业,如印染、造纸、五金,是区县的支柱产业,也是汕头的支柱产业,对地下水、对河流的污染是极其严重。这三大行业三百多家企业,真正环保达标的没有几家。最近我们跟市政府研究,要从3月中旬开始,由监察局跟环保局搞一个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对380多家企业每一家都进行检查,落实整改。
第三,思想观念也是落后。我们整体文明进步的步伐缓慢,很多传统的、封建的、落后的观念在我们这里还大行其道、大有市场。比如说多子多福这样的观念。我从1985年来汕头,我的家乡那时计划生育政策就执行得很到位,到现在一直都是。但当时汕头就比较落后,从1985年到现在,计划生育工作摆在会议上说好象有很大进步,实际上到农村看看应该没什么大的进步,潮阳潮南多胎生育的比比皆是。也不知道那检查怎么过关,反正年年过关了,我觉得这东西就等于“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计划生育是一项国策,在全国各地都实行,到我们这里就实行不了,这从某种意义助长了不依法办事的风气,助长了一些自私自利、自行其是的行为。在农村地区,家族、宗族、房界这些封建意识、封建势力在很多村镇还是比较厉害的,计划生育工作没搞好跟这个也有直接关系。现在一些农村搞来搞去的家族势力、宗族势力,经常发生摩擦纠纷,形成基层的社会对立,制造出许多新的社会矛盾。还有,人情关系至上。不讲依法办事,而是讲人情靠关系办事。靠关系、靠人情办事我觉得在这里是比较普遍的。为什么很多老板总是说潮汕地区办事难、行政服务不好,主要就是说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面,还存在着要办件事,就先想想跟谁认识,想想通过谁去找关系;而不是说我办这件事,是不是合乎法律、合乎规范的。在很多领域很多部门,去办事的人都是这样的观念,认为办事就要先找人、找对人才能办成事;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认为你要找个关系我才跟你办,没什么关系就拖,这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潜规则。但是,多子多福的观念只会加重地方经济社会的压力,使这里的人民难以致富;宗族势力和宗族意识的回潮,只会使基层的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难以走向文明进步;讲人情、讲关系,不依法办事,则会影响本地的投资环境,影响本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做强做大。而这些在我们这里还相当普遍。这些就是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的表现和不良影响。
我是一个外地人,潮汕人民是我的衣食父母,没有潮汕人民,也没有我的今天。从感情上来讲,我是非常希望汕头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在全省甚至全国居于领先位置的。但是,实事求是地分析今天的发展状况,我们确实是全面落后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摆在这里。如果我们不想去承认,还认为自己很不错,那下来怎么可能发展呢?不承认落后,就不可能真正反思存在的问题;不能找到问题,就不可能解决问题、从后赶上。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在汕头,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就要勇于承认落后。
我想谈的第二点是,解放思想,就要勇于剖析汕头落后的主客观因素,尤其是主观因素。
为什么落后?我们可以列出很多客观因素,比如说我们的历史基础,比如说我们的地理位置,比如说我们的资源状况等等。但是,我认为真正对汕头发展有严重影响的客观因素不是很多,最突出的一个是土地资源贫乏。现在全市的面积是2064平方公里,统计数字是500万人口,但由于超生问题我估计应该不止,加上在这里谋生的外来人口应该将近600万,这意味着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近3000人,人口密度之大,作为一个中心城区带农村的城市,应该在全国是最厉害的。深圳的面积比我们小,人口比我们多,有1000多万,人口密度更大;但深圳的城市化程度比我们高出很多,它基本没有农村,而我们还有广大农村。因此,就中心城区带农村来说,我们的人口密度应该是最大的。汕头人均耕地只有一分地,这在全国也是最少的。
土地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本。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发展道路,就是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个机遇,利用国内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利用我们的土地和资源,通过环境的适度污染,转移国际上比较低端的产业到国内,实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牺牲土地、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廉价劳动力,前面二十几年就是这样走过来了。从工业化开始进而推动城镇化,逐步实现现代化,广东以至中国发展最快的地方,如珠三角长三角都是走这样的路子。在广东,无论是“四小虎”,顺德、番禺、南海,发展乡镇企业,还是东莞、宝安、深圳发展来料加工,都是工业化起步带动城市化。工业化最基本的条件是土地,没有土地就不能工业化,而且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一般是技术层次低、用工多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这类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投资较少而用地很多。办企业总是从小到大、从较差到较好这样发展起来的,除了极少数外商投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小作坊起步,慢慢做大做强。这样的发展路子就要以拼土地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前招商引资都打这样的牌,招商引资怎么弄,说白了就两条:第一条,送土地,减地价。第二条,送税、减税。可见在工业化初期,土地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土地,就没有工厂!没有工厂,就没有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后面的城市化!我们城市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使社会产生财富,使大家尤其是农民能就业,能够从贫困的农耕自足到手上有点钱可以花。目前,广东全省整体上可以说是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但在我们潮汕地区还没有。我们人多地少,土地紧缺,给工业化城市化带来先天的制约,这可以说是过去影响我们最大的一个因素,也还会成为我们未来加快发展的一个瓶颈。这是客观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
至于其他制约发展的客观因素,我觉得不管是交通条件、资源条件,还是产业基础,都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克服和改变的。比如有人说我们远离港澳,那是跟珠三角比,跟其它地方比,我们是除了珠三角以外,离港澳最近的地方。漳州、厦门比我们离港澳远多了,全国离港澳更远的地方比比皆是,但是比我们发展得好的也比比皆是,所以远离港澳不应该成为借口。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也是如此。原来很多地方产业基础比我们差多了。温州的自然条件和汕头很相近,我们八十年代学习温州发展民营企业,这是个非常正确的决策,也是成功的决策,把我们这个城市具有华侨优势和经商传统的因素激发出来,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今天跟温州比,我们还要承认,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如人家。在八十年代,那些来剃头的、补鞋的,到后来挨家挨户推销产品的,都是温州人。我们潮汕人不会去干这事,干不了。温州那样的资源条件、交通条件,能发展到比我们好得多。因此,我觉得除了土地是个不可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都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得到改变,不应该成为落后的借口。包括我们分出去的潮州、揭阳、汕尾。跟当年的汕头比起来,潮州就是个小镇,揭阳就更象农村了,这两个地方都没办法跟汕头比。但今天去看一看,人家发展速度也上来了,发展水平也上来了。原来的四大特区,深圳是1920平方公里,汕头是2064平方米公里,珠海是1687平方公里,厦门是1569平方公里。厦门原来也是弹丸之地,还是一个孤岛,后来建了桥才连起来,你说它的土地有多少、资源有多少啊?它比我们更糟糕!前面已经进行数字对比,厦门现在的人口是255万,我们是500万,我们的人口比厦门多将近一倍;厦门现在的财政收入是186.6亿,我们是42.5亿。土地这个最主要的因素都不应该成为借口。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更多的、更主要的要从主观上去寻找差距和不足。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因素,汕头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市上下一致认同的城市发展定位。一个城市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有什么资源可以依托,又有什么瓶颈必须克服,应该是十分清醒的。根据这些优势和资源潜质,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主攻什么样的产业,也应该是非常坚定的。我看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我查阅了前几届市党代会的资料,1993年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海洋活市、工贸富市、科教兴市、法制治市的战略方针,把汕头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1998年8月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港口经济,朝着建设国际现代化港口城市的目标迈出更大的步伐;2003年8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工业强市、城乡协调、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和可持续性发展五大战略,努力把汕头建设成为经济强市;2006年12月,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在这之前,汕头也举行了发展战略的研讨会,提出把汕头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的构想。市第九次党代会就提出:按照省委粤东会议提出的三个阶段,即“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把汕头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的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开放带动、自主创新五大发展战略。在上述4次党代会的报告里面,有一条是比较连贯的,就是现代化港口城市。三次有提,一次没提,而且从原来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到后来提现代化港口城市,目标也有所降低和调整。实事求是地讲,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目标还未能做到上下统一、家喻户晓,也就未能万众一心、坚定不移。应当说这个目标很好,但我们怎么去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要集中什么力量、解决什么困难、采取什么措施,却不是那么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因而也不是那么得力。
第二个因素,港口建设滞后,战略性产业未能发挥战略性作用。所谓战略性产业,就是能够支撑或带动一个地方发展的产业,而且它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汕头这个地方来说,港口就是这样一个战略性产业。因此,我觉得汕头提发展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是非常正确的,但现在我们的港口建设很滞后。作为港口城市,第一就是要有港口,而且是要有那种赶上发展潮流、能够跟世界对接的港口,不是那种落后的港口,对接了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依据这个港口实现大的发展。汕头在十九世纪是一个小渔村,有一些渔业为主的小贸易,但那时候还不是城市。外国人看中了汕头优良的港口条件,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要求清政府把汕头辟为通商的口岸。对于汕头这个通商口岸,恩格斯曾说过一句话:“汕头是远东唯一有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但那时汕头尚未正式通关。1861年,汕头正式开埠,就是在这里设立了国家级的海关。所以说汕头是一个因港而生的城市,因为有港,才逐渐发展成一个城市。汕头也是一个因港而兴的城市,像上世纪三十年代,汕头曾经是全国第三大港,也是全国第七大商业城市,成为当时南中国与东南亚甚至欧美商品贸易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在那个时代,汕头是闽西南、赣东南、粤东对外贸易的枢纽,也是那个时代世界贸易的一个支点,而且是很有作用的点,所以我们这个城市在那个时代因港而兴,成为全国有名的商业城市。解放后汕头由于处在对台前线,且国家实行自力更生的计划经济,汕头港的作用无从发挥,汕头的发展十分缓慢。国家改革开放,汕头设立特区之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汕头人把特区的优惠政策与港口的优势结合起来,汕头港很快就成为全国进口货物比较集中、比较繁忙的港口,汕头也成为一个万商云集的城市。那时代我们有进口物资批文、有免税批文、有进口物资的许可证,加上汕头人头脑灵活,全国需要的很多物资都从汕头进口,汕头成为当时全国一个非常耀眼的明星城市。
港口兴,则汕头城市兴;港口衰,则汕头城市衰。 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已经成为汕头这个城市发展轮回的一个规律。进入本世纪初,随着特区优惠政策的逐步淡化,“807”、“815”工作组进驻汕头,“807”查的是骗取出口退税案,“815”查的是走私案。汕头有大批进出口商贸企业涉案,涉案企业的数量在互联网上有不同的说法,最多的说有三几千家企业。据说在一开始调查的一千四百多家企业中,有九百多家企业有出口骗税行为。这是网上的数字,可能不是很准确,但仍可看出当时很多企业的发展思路已经是不正确的。原先汕头很多优秀人才都在从事商贸企业,但后面许多商贸企业已经变味了,被国家采取特别的政策进行整顿,汕头港在热闹了十几年之后又归于沉寂,汕头的经济随之在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这在全国沿海城市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出现过这样的状况。
此后,汕头的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开始艰难爬坡, 2002、2003、2004年都只实现了单位数的增长,2005、2006、2007才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增速都落后于全省的水平,而且明显落后于周边的城市。
为什么在国家打击走私和骗税之后,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恢复性调整步履维艰,汕头昔日的辉煌难再呢?什么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呢?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港口建设滞后,港口这一战略性的产业未能发挥出战略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我们现在港口建设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好,为什么九十年代可以发展得很好,现在就不行呢?那是因为在九十年代,中国内地广大地区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尚未形成。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加快的历史进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贸易的主要方向是港澳,是东南亚,与欧美的贸易大部分通过香港转口贸易。但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了,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内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品不再通过香港进入世界市场,而是直接跟欧美、跟世界各地的企业打交道。再加上在这个时期,国际航运业出现了一次产业革命,集装箱运输在经过一二十年的实践以后,已经统治了世界的远洋运输业,世界各地主要的港口也随之朝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的方向发展。而汕头港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发展,却还没有一个五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适合远洋运输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就不能来汕头停靠。由于没有能够与世界对接的港口,我们就被世界贸易体系抛弃了。而脱离了世界贸易这个体系,城市就不能发展。直至今日,潮汕地区80%以上的货物只能通过深圳盐田港和香港出口,少量通过厦门港,只剩下10%至20%的货物在我们汕头港。现在的汕头港只有马尼拉、釜山和东南亚三条国际船运航线,还有李嘉诚国际码头到香港的航线作为支线,把货物运到香港拼船再运到欧美,再远去不了,实际上不能直接跟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国家往来。
潮汕地区的出口货物运到盐田港或香港,每个标准集装箱比珠三角的成本要高三、四千元,以现在潮汕地区货物出口平均价每个箱1万美元计,一个年出口1000万美元的普通企业,年出口运输成本要高三、四百万元;加上潮汕的企业许多都是加工企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还要增加一道运输成本。这样,由于港口建设滞后,企业运输成本大大增加,造成大批在汕头投资的台资企业、港资企业搬到珠三角地区,本地的民营企业有部分也搬到珠三角地区了。剩下来的企业大多苦苦支撑,因为运输的成本比别人高,商品的竞争力就比别人差,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我们城市的竞争力就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如果发展工业是在这种环境中发展的,那怎么行呢?
因此,港口就是汕头这个因港而生的城市最大、最重要、最根本的战略性产业。港口是汕头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之本。汕头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汕头的港口优势是否得到发挥。什么叫港口的优势得到发挥?那就是我们港口的码头和其他服务能够适应全球贸易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海运业大型化、集装箱化的需要,从而使汕头能够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一个支点,参与全球贸易的国际分工。如果我们不能成为一个支点,就不能参与全球贸易的分工,企业就不能在这里生存发展。
第三个因素,是在经济管理上政府没有充分发挥扶持、服务、规范企业和掌控公共资源的作用。我们正在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理解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很多发展得好的城市,都不是靠企业自生自灭去发展,政府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强有力的作用。人的优势是汕头最大的优势。汕头人大多是古代中原人移民而来的,移居来汕的先祖们为了美好的生活,不断地去创造、去开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冒、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传统,形成了一种创业文化的积淀。这是很好的文化根源。上世纪八十年代,汕头在政府的主导下,学习温州,“五个轮子”一起转,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就很好地发挥和利用了汕头人善于经商、勇于开拓的文化传统,所以今天汕头的民营企业能够有如此规模,成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如果没有民营企业,今天的汕头会是怎样是不可想象的。
“807”、“815”案件,尤其是“807”骗税案,为什么会涉及一、两千家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放弃了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没能正确引导企业发展,最终是富了少数人,害了整个地方。少数人赚大钱后跑了,剩下这个地方惨了,群众生活惨了,七年没有大发展,而这七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得最好的七年。
我觉得总体上汕头人还是比较相信群众的力量,放手让群众自己发展。但是政府如何扶持企业发展、规范企业发展,如何发挥主导的作用,我觉得还是应该总结教训。
在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与外地的城市相比较,我们在政府主导、政府掌控这方面也有一些问题。一方面,汕头土地少,城市空间有限。但另一方面,城市公共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能够被政府掌握,从而把资源变成资本,使城市良性发展的,还是掌握得比较少。我们的土地很多都掌握在私营老板的手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跟我们城市开发的运作方式有关系。我们一年拍地就拍那么几个亿,外地一个城市一年拍几十个亿、几百个亿。还有很多行业能够成为政府财源的,在其它地方早就成了,而在我们这里却还在研究之中。所以说对一个城市的经营,对城市公共资源的掌控,也会成为主导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还不能跟外国的企业比,发达国家法制很完备,政策很连贯,而在中国还要经历一个法制逐步完善、政策不断调整的历史过程,这是客观现实的环境。因此,在中国,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就不能做强做大。汕头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对于城市的发展,如果政府不能掌控这个城市的主要资源,并把这种公共资源转化成为政府的资本,成为为城市居民创造公共利益的财富,这个城市就不可能发展得好。现在我们城市债务很沉重,发展很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的公共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最后一个观点,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拿出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和办法。
第一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汕头具有特别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又称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我们发展为了什么,是为了这个地方的人民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我们党委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设在这里的执行政府,是依法设立的。那么这里的党委政府就要很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一切发展措施都要从能不能改善地方群众的生活这个角度要考虑。
第二个就是可以探讨一下新的发展思路。现在我们提的那些发展思路我也觉得很不错,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更让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客观、更符合汕头实际、也更科学。从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可以看出,随着现代化建设程度的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将会退居第二位,服务业会上升到第一位。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都证明了这一规律,即发展到一定程度,服务业赚取的社会财富更多。现在我们提倡大力发展工业,但发展工业需要大量土地,今天也不可能像珠三角过去那样发展工业,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代已经过去。汕头就这么一点地,向群众征地又非常困难,而且我们整个经济运营成本也比较高,在短时间内要有很大改善也不可能。那么我们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出来,我觉得是值得探讨的。迄今为止我们没有能够做强做大制造业,而且现在的客观条件也不允许我们再以拼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发展路子去发展制造业,在发展制造业的阶段已经落后了,再在发展制造业上想办法去追,既追不上也没必要。
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我认为,可以在发展服务业上思考,重新明确汕头的定位,充分利用我们今天所保存的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把汕头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城市、适合休闲旅游疗养度假的城市、潮人经济总部城市、商品购物城市和金融城市。
把汕头建设成为一个适宜人居住的宜居城市,我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汕头现在拥有什么资源是最好的、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气候、是空气、是水、是自然环境。尽管我们也有那些污染的企业,但程度相对较轻而且要整治也不难。我们是北回归线穿越其间的海滨城市,气候条件之好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城市,空气和水的质量还好。气候、海洋、空气和水,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大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想想怎样利用这样的资源,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我们可以探讨,如果把我们这个城市建得漂亮、管理得好,就可以成为一个宜居城市;城市环境创造得好,就能把人家吸引来。听说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发展休闲疗养度假城市这方面有一个规划和设想,而且依托汕头大学和汕大医学院在汕头已经建造起一个具有相当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这是发展休闲疗养度假产业的重要基础。中国很快会成为老龄社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人数量巨大,休闲疗养度假产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国际上在这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做法,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和借鉴的。另外,散居在国内和海外的潮汕人数量很多,只要我们把城市的环境营造好,大多数有钱的潮汕人还是愿意到汕头来居住的,因此,我们要争取尽快成为海内外潮汕人的中心城市,从潮汕人的中心向中国人的中心城市和世界的中心城市拓展。
在建设一个国际性的宜居城市中,要特别重视发挥汕头的人才优势。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业创新文化的潮汕人是我们最大的人文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人的优势,回避土地和资源紧缺的制约,发展潮人总部经济城市。企业的总部要留在汕头,但触角要伸向全世界。科研开发、财务运营、企业决策在汕头,生产制造、营销团队在全国全世界。这方面汕头本地的建筑企业外出施工,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要鼓励企业到外面去,赚世界各地的钱。但这方面政府的引导还不够,应当组建更多的上市公司、集团公司,把优势扩大,发展成为一个金融服务业的中心城市。
创新发展模式,必须建设强势政府,走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这里所说的政府包括地方党委和政府。无数的经验表明,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当地的经济社会就发展得好。政府要把以港兴市战略落到实处,港口建设应尽快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要跟上世界港口发展的步伐,使港口真正成为汕头和粤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要建设韩江三角洲经济区,争取成为区域合作的龙头。要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加强对台经贸合作,充分发挥邻近台湾的地理优势。要加快交通建设,发展粤东城际高速和城际轻轨,使汕头尽快建成粤东半小时经济圈,成为粤东物流集散中心,服务潮汕地区,吸引有实力的潮商到汕头来,成为潮商总部中心,真正成为粤东中心城市,进而发展成为全国和全球适宜居住的休闲旅游疗养度假城市。
今天谈的这些,是我个人在潮汕地区工作二十多年对潮汕地区发展为什么落后如何才能加快发展的一些思考,完全是我个人的思考。因此,今天的讲话不代表市委,只代表我个人。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我还要说明一点,落后并不可怕。谁没有落后过?十九世纪以前,日本长期落后于中国,是我们的学生,但今天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可怕的是明明已经落后还看不到落后,看不到自己的落后就无从去追赶、去超越,就会越来越落后。潮汕人是中国最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群体,在海内外潮汕人成功的很多,潮汕人的发展非常好。潮汕本土今天虽然落后,但也有许多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潮汕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再现辉煌。我衷心祝愿潮汕大地和潮汕人民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